close


這一小口的黑糖 讓我回到過去童年的時光


清晨 搭了最早的高鐵南下 對於從去年和張先生就約定好的承諾
如今漫長的一年等待 終於實現 心情 是高興和緊張的!


今年的夏天 接連的颱風 把這台南縣偏遠的山裏 摧殘的變了形 讓人心痛




橋斷了 山崩了 大水把山裏的大石頭和泥土都帶到村裏來


好在還有一些芒果樹 可以讓人覺得 生活還有希望


這堅毅不拔的巴樂樹 當然漂亮的站在這兒 看到土巴樂了嗎


小時候 家裏的院子裏 也有這樣的一棵巴樂樹 也是這樣的 我會
摘一顆巴樂往嘴裏送 如今 同樣的動作 卻相隔40多年以上


青蓉 俊升 和我 跟著張先生的腳步 來去砍甘蔗嘍


我們一邊啃著巴樂 一邊聽張老師講解 如何種有機甘蔗






每一根甘蔗 都是用這鋤頭 一根一根的鏟起來 不是用機器喔


張老師從凌晨4 5點就起來鏟甘蔗了 



經過整理後的甘蔗葉 要用耙子平均分布在田裏 曝曬後 再燃燒做肥料


每一個動作 都馬虎不得 也無法省略


裝了滿滿的一車甘蔗 要煮糖去嘍




令人期待!


這是張老師樸實的家和民宿


新蓋好的煮糖廚房 有看到那4個煙囪嗎 炊煙裊裊 這幅景象
讓人振奮


準備要榨汁嘍






這台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古董榨汁機 已經功成身退 在樹下納涼呢


新時代 新機器 今天就靠它了


張師母矯捷的身手 一根一根的往機器嘴巴送
這樣一卡車的甘蔗 你知道要多少時間 才能榨完嗎


這些甘蔗外衣 最後會用怪手鏟起來 一樣當肥料喔


先介紹煮糖的燃料 張老師不用重油當燃料 用在地的 倒下來的樹木
有龍眼樹 櫸木 桃花心木 紫檀木 等 都是張老師在山上造林
所種植的樹種  山上有取之不盡的資源 生生不習 給這位造林人


有看到這灶門嗎 好久 好久都沒再見到這小時候廚房裏的設備


燒啊 燒 溫暖的爐火 沒有經驗的人 是燒不出這樣的
美麗火燄


有4口爐 每一口爐 都有一定的溫度 這掌控溫度的技術
不是生手做得來的


這是淬取的第一道甘蔗汁液 經過第一次的過濾


經過第一次的過濾 來到第一鍋中 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熟石灰
讓汁液酸鹼中和 和沉澱 過濾雜質

大鍋下面 柴在燒 溫度慢慢上升 上面 要用人工 一次又一次
慢慢的把浮在上面的髒泡沫 撈起來 


第一鍋煮到某個程度 要再經過第二次的過濾


過濾完第二道手續 就要來到第二鍋 和第三鍋 
用大火開始熬煮




三鍋都要有人隨時在旁邊攪拌 和撈掉浮末 不能清閒


煮到一定的濃稠度 要把第二和第三鍋的汁液 舀到
第四鍋裏 繼續做最後的熬煮








張老師做最後的攪拌動作


還不時的要檢查 爐火的情形 增一點柴火 減一點柴火
這些 他告訴我 ”經驗啦”!


不知是誰說過”農村是一所學校” 這一次 我深深感動
學習 無所不在!


這第四鍋的糖汁 快要大功告成 像咖啡色用力翻滾的海浪


等下 煮好的糖汁 要在這大台子上 放涼翻炒






要耐心的慢慢用木推 一遍又一遍的推涼


夕陽下 這美得不能再美的顏色 真是讓人感動!


快要完成嘍


換工具 繼續用大鏟子 開始炒糖











長達6個小時以上的熬煮 最後的成果 是這美麗的糖 分享給大家的
甜蜜 滿足 和眾人合作的心意




山裏 夜 即將來臨


青蓉 俊升 和我 再度向這崩裂的大自然 說 下次再見


沒有路的路  人 真的能一定勝天嗎?






這個約會 等了很久
這個承諾 也等了很久

曾經 想邀約很多的好友 一起去山裏 看看張老師煉糖
但是 心裏很躊躇 有誰會像我 如此迷戀黑糖曾經給我的深刻感受
所以 這次 我只纏著青蓉和俊升 當我的嚮導和司機
我們3人 開著000萬的車 不知屬活的 往那絕大部份是
崩塌的石頭和泥塊的偏遠山裏 一路向前行!

張老師的有機甘蔗手工黑糖 在很多報導裏 都有介紹
他的正業 其實不是煮糖
他是一位種樹人  在沒有土地 就沒有人的觀念下
他選擇’種樹’這個工作 就如他說的
我這”前人”是絕對享受不到的  給”後人”用吧!

在土地經過長期施用化肥和農藥的摧殘下 他意識到
長長久久的觀念 應該被推廣  所以 種甘蔗 當然
要回歸自然 不再用藥 用化肥!

煮糖 這樣麻煩耗體力的工作 為什麼還要用燒柴火 手工
這等不夠”經濟”的過程 來完成呢

張老師說 用重油燃燒 本不是他堅持自然的原意
用山裏的枯樹做資源 是讓他覺得最舒服的事
用手工熬煮 這樣像媽媽親手做飯和煮菜給家人吃一樣
人的感情在裏面  這樣的黑糖
含在嘴裏 心是暖暖的!

我問他 今年 這樣的風災 帶給村裏這樣的災害
政府有為你們做些什麼嗎?
他 靦腆的微笑著:唉 靠天吃飯 務農的人 不會要求什麼啦
政府有一點點的安慰啦!
我心裏是 難過的無言!

今天 我內心滿滿的收穫
從這些小農的身上 我學到的是 知足 樂觀和不斷的學習
在我們離開後的時間裏 張老師他們依舊繼續敖煮剩下的蔗汁
直到凌晨5點才就寢 這長達24小時的煮糖
若不是耐心 和熱情 這樣的工作 在都市裏 是不可能的!

嚐到那溫熱的第一口黑糖時 腦子裏 母親的菜廚出現 童年
沒有零食 貪嘴的我們 會從菜廚裏面 拿著黑糖 拌著冷飯
加點冷開水 就這樣 和著吃 這是兒時的記憶

長大了 年老了  我想
我都不會忘記
這黑糖 曾經帶給我的
人生美好的回憶!

謝謝 青蓉 俊升夫妻 這樣的相伴
我深記在心裏

更謝謝 張先生夫妻 和山裏的人
所有的堅持 和努力
大自然
會體會你們的心意!

2008冬末 以這篇黑糖 做為今年的最後祝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