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看圖吧





原料之一 黑豆   左邊的是有麴菌的









這是乾式的製作方式





有誰還記得這樣的裝醬油方式嗎



這是宜蘭"饗宴"餐廳的主廚 自己做的醬油 開餐廳真不容易

連醬油都自己做!



這是彰化的新和春醬油  他家的乾式製作方式  也是現今獨一無二的保留古老的製作方式





青井的醬油 有濃濃的日本味   包裝非常的舒服 賞心悅目



喜樂之泉的有機醬油  對材料的認證 有一定的堅持 也是讓人很放心的醬油



燕銘農產的醬油
從種黑豆開始做起  原料到產品  賴嬌燕(阿燕)自己一手包辦!



我們從這些樣品開始味蕾的辨識!






徐仲老師的這場"醬油會" 可是讓人期待很久呢!

這次在
荷風會館舉辦  場地真是不錯  菜色也很認真  讓來賓們印象深刻!

醬油的來由  可是有一大篇的歷史可轉述  

醬油的製作 則是另一個更有學問的知識嘍!


起源

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製醬的記載了。而醬油之釀造純粹是偶然地發現,醬油起源於中國古代皇帝御用的調味料,是由鮮肉醃製而成,與現今的魚露製造過程相近,因為風味絕佳漸漸流傳到民間,後來發現大豆製成風味相似且便宜,才廣為流傳食用。而早期隨著佛教僧侶之傳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韓國、東南亞一帶。醬油之製造,早期是一種家事藝術與秘密,其釀造多由某個師傅把持,其技術往往是由子孫代代相傳或由一派的師傅傳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釀造法



方法

釀造法:以大豆、脫脂大豆、黑豆小麥、米等穀類,經蒸煮或以其他方法處理並經培養麴菌製成之「醬油麴」,或在此加入 蒸熟米或蒸熟米以麴菌糖化,並注入食鹽水,或加生醬油、醬油醪使其發酵、熟成者。

速釀法:植物性蛋白以酸分解或酵素水解處理所得之胺基酸液經添加醬油醪、生醬油等再發酵熟成者。

混合法:在前二種方法中添加酸分解法(及)酵素水解所得者。

種類
  • 一般醬油:以大豆、脫脂大豆、黑豆小麥、米等穀類為原料,依上述方法製得之醬油。
  • 黑豆醬油:以黑豆及小麥、米等穀類,經蒸煮或以其他方法處理並經培養麴菌製成之「醬油麴」,依傳統釀造法製成之醬油。
  • 醬油膏:凡醬油中添加黏稠劑,使其黏度於25℃時達250cps以上者,包括蔭油、壼底油。
  • 生醬油:指發酵熟成後之醬油醪,經壓搾所得之液體。
  • 淡色醬油:其色度(Abs 555nm)小於3.0(或標準色19以上)之醬油。
  • 薄鹽醬油:其鹽度(NaCl)以氯離子計算低於12%,不得添加防腐劑之醬油。
  • 蝦子醬油:蘇州特有的醬油種類。
  • 生抽:顏色淺。
  • 老抽:顏色深(焦糖色素)。
釀造醬油

釀造醬油是用大豆和/或脫脂大豆,或用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採用微生物醱酵釀製而成的醬油。

  • 用來醱酵的微生物一般為麴菌屬Aspergillus)的米麴黴Aspergillus oryzae)、黃麴黴黑麴黴等,以米麴黴最常見。為調節產品醱酵過程及品質,常多個菌種混合使用。
  • 微生物初步接種並繁殖的培養基稱為「種麴」。釀造醬油的麴料為水、麵粉或麩皮,混合蒸熟後,攤開冷卻。先接種0.5-1%的麴黴,然後在溫暖的環境中培養3天左右。
  • 正式醱酵使用大豆豆餅及麩皮配成的原料。前者的蛋白質可被分解成胺基酸產生鮮味;麩皮體積蓬鬆,便於麴黴繁殖。比較甜或粘稠的醬油還加入含澱粉豐富的麵粉或小麥。這一步和製造種麴類似:原料經過粉碎蒸煮,拌入種麴和食鹽水,培養醱酵後成為成熟醬醪。最傳統的工藝是露天醱酵,成熟時間可達半年之久;現代工藝則是在人工溫暖環境中培養10-30天。
  • 成熟醬醪經過壓榨得到的液體經過濾、澄清、殺菌等工序,成為醬油。
醱酵法
  • 乾式醱酵法:
    • 二段式醱酵作業都是採取乾式醱酵再拌鹽入缸的作法。將黑豆煮熟冷卻後,直接加入種麴放在竹編大盤上進行二道醱酵手續,此時的黑豆是乾的,經過拌鹽入缸封蓋熟成,無論時間過了多久,只要打開蓋子觀察缸內的黑豆依然呈現乾乾的表面。
  • 濕式醱酵法:
    • 採用黑豆加鹽水促進醬油快速形成的濕式醱酵法,可以降低時間成本。
配製醬油

配製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只要在生產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即是配製醬油。

中國GB18186-2000《釀造醬油》標準將在商品標籤上註明是「釀造醬油」或「配製醬油」列為強制執行內容。

因著色力不同,醬油亦有頭抽生抽老抽之別,前者著色力弱而後者強。生抽在釀造過程中加入更多水。

化學醬油

台灣所稱之化學醬油亦為上述的配製醬油。

例如:以脫脂黃豆粉為原料,用鹽酸分解,再以蘇打中和酸鹼度,再加上其他的調味料或色素來調整其顏色與味道,所有過程只需3~7天即可完成。這種用鹽酸水解方式所製造的醬油,易生成致癌物「單氯丙二醇」(3-MCPD),每日最大容許攝取量為2 μg/kg bw。

甜醬油

甜醬油是帶有甜味的醬油,在很多地區都有出產,但材料各異。

廣東甜醬油

常用來作蒸飯煲仔飯的調味。以或一小片冰糖上湯老抽生抽拌勻而成,也可以再加少許豬油,以增香味。

雲南甜醬油

加入紅糖、飴糖、食鹽、香料和酒麴。常用來做涼菜。

印尼甜醬油

加入黃豆、大麥、椰子糖等。



以上引用自維基百科有關"醬油"的解說


徐老師邀請了台灣目前在品質上都有相當優異成績的醬油廠商

喜樂之泉

新和春醬油
瑞春醬油


青井純釀黃豆露

阿勇醬油

燕銘農產 



每一家的醬油都各有特色  各有各的製作方式和調味標準

甜度 鹹度  也都各有擁護的消費者  


在這麼廣大的市場裏  如何選擇一瓶自己喜歡的醬油

來滿足家庭煮婦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如果 不經實際的烹調

是很難判斷 這瓶醬油是否能煮出好吃的"紅燒肉"啊!  這是我自己的感覺啦!

在單純品嚐醬油之後  再大口吃下荷風會館準備的菜餚  以不同的醬油煮不同的菜色

這時  更是深刻感受"醬油  醬油  還是要烹調啦"!

上完課  一個念頭-----去超市  把今天的所有好醬油  都買一瓶回家

再買個幾斤肉  好好的來個"紅燒肉大會!"


台灣寶島  還有很多不錯的醬油製作者 

如果 你喜歡的醬油品牌 

歡迎 跟大家一起分享喔!

醬油品嚐會同學

http://blog.xuite.net/winect/alpha/37786040  搖擺天秤查爾斯

http://blog.xuite.net/cxc113/wine/37752794  葡萄酒新手選

這兩位同學的心得報告  堪稱是論文級組  歡迎各位慢慢閱讀

彌補我的學習不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